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 | 张思齐——心所向,将所成

2021-04-07 254509

    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,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涯飞快的过去了。在这两年半的学习生活中,有欢乐,有痛苦,有收获成长,也有徘徊迷茫。但毫无疑问的是,我十分感恩这两年半的岁月。

    在大四的时候,我的选择里似乎没有出现过别的词汇,只有读研究生这一个选项。那时的我,并不是很清楚研究生和本科生到底有什么区别,便懵懵懂懂的开始了研究生生活。

    筑梦科研

    每一位研究生生活的主题词可能都是科研。与本科的学习有所不同的是,研究生的学习多了些尝试,探索和创新。幸运的是我碰到了一个团结互助的课题组和认真负责的导师。在我初入实验室时,对膜的了解几乎为零,博士师兄手把手的教我仪器设备的使用,亲自示范纳滤膜的过滤过程,并给我发送了许多他认为对我的科研有帮助的论文,这些都极大的帮助了我更快的适应研究生生活。我的导师邵嘉慧老师也对我的学业和生活提供了许多指导与帮助,每周一次的组会上,邵老师总是耐心的听我汇报最近的研究进展及遇到的问题,并悉心给出指导及建议。刚开始做实验时,我将目标放在使用相转化法制备纳滤膜上,但实验结果总是无法让人满意,这让我有些失望也有些迷茫。经过反复实验和条件优化后,依然没能制备出理想的纳滤膜,师兄建议我及时调整方向。在与师兄的探讨与文献调研后,我决定将纳滤膜的制备方法改为配位络合法。进行了一些预实验后,似乎取得一些成绩,但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实验的进程,寒假在家一呆就是小半年,而实验数据却一点也没有增加。疫情期间,邵老师及时和大家沟通,并将组会改为线上模式,督促我们即使在家也不能松懈。邵老师让我将自己已有的数据进行整理,并将实验计划与实验步骤详细具体的列出表格,这对后来返校后实验的开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当疫情得到控制后,我第一时间申请返校进入实验室,尽量减少这半年疫情对实验进展的影响,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有的实验内容。在撰写毕业论文时,我发现有许多有趣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的探讨,但由于时间有限,自己不能一一实验,但在这两年半的科研生活中,也体验到了科研人的快乐与忧愁。实验,科研与写论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,更多的是对思维的训练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,还有甘于寂寞的沉淀。

     除了科研外,我在研究生期间也有很多的机会去提升自己的能力,做一些有意义的事。学生工作让我有机会更好的融入交大,充实了自己的生活。与大学时不同,与每位同学更加熟悉的都是自己课题组的兄弟姐妹,而同班同学之间似乎没有那么熟悉,作为班级团支书,我与班长共同合作,努力想办法增加班级凝聚力,尽量多的组织班级活动,在每次团日活动中积极动员每一位同学都来参加。这些举措确实有效,在全班同学的通力合作下,我们班在学院举办的班级风采大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。

    在研一入学时,我就加入了44118太阳成城集团研究生会,起初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够结交到更多的朋友,更快的融入新生活。随着每次活动的积极参与,我渐渐发现了研会工作的魅力所在,在研代会选举新一任主席团时,我便积极报名,认真准备。担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期间,我的协调策划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,更让我有机会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微小的力量。在研会工作的日子,我们策划组织了许多活动,大到上海市环境论坛,小到闻鸡起舞打卡活动,每一个活动都让我印象深刻。记得当时,由于环境论坛的准备工作没有完成,不得不推掉五一准备和同学出门游玩的车票时,心中还有些许失落。但当活动顺利举办,收到来自老师选手,还有外校同学的认可时,所有辛苦的疲累和失落都一扫而空了,我也从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。

    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。从入校起,我就总能听到孔海南老师“老人与海”的故事,也一直希望自己能有机会看一看大理。有幸在去年参加了“洱清沐民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能够亲临洱海,实地参观交大驻大理的实验室。在大理,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保护洱海的标语,无论是游客,居民还是“洱海卫士”都坚定的表示洱海的环保工作需要继续进行,这让我又一次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。作为一名“环境人”,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些自我怀疑,我们不能像医生一样救死扶伤,也不能像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一样走在科技前端,但洱海之行让我看到了“环境人”的价值和意义,洱海作为“母亲湖”哺育着大理一代又一代人,但从上世纪90年代始,长期遭受湖水富营养化折磨,两次大规模蓝藻暴发,使湖水水质急剧恶化。孔海南老师便扎根大理,实地考察,逐步让昔日的洱海重现风采,成为了洱海的守护者。

    孔海南老师对于我一直是“爱豆”一样的老师,在44118太阳成城集团建院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,是我第一次见到孔老师,也是第一次近距离听孔老师讲话。孔老师年事已高,但依旧坚定的站在讲台上,当老师讲到在洱海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时,我感动的热泪盈眶。他讲到“将自己的人生设计与祖国的明天、民族的发展、社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,一辈子不后悔。”在活动结束后,我有幸和孔海南老师拍了一张合影,我将这张照片打印出来,放在寝室的书桌前勉励自己,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,学习孔老师的精神,能够在坚持做好一件正确且有意义的事,无悔青春。

    积极入党

    研究生的另一大收获是我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。在本科时我就曾递交过入党申请书,但由于时间原因没能及时入党。当研一刚入校时,我就再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积极参加党支部的每一次活动,认真上每一堂党课。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方国隆老先生的党课,机缘巧合下,我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前往方老先生家中邀请他。方老先生是一名航天人,曾担任长征四号(甲)运载火箭遥测系统主任设计师、载人天船电源系统主任设计师,为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他的家中的陈设十分简单,但门口“最美家庭”的牌子闪闪发亮。方老先生提起年轻时的学习与经历时,神采奕奕,印象最深刻的是方老先生说的“在如今的信息时代,青年人不要一昧的抱怨不满,要多独立思考,抵制学习生活中的负面影响。”这对当时忙碌又焦虑的我有很大的启发。除此之外,肖鹏老师对马克思经历的介绍,龚诞申老师对交大校史的回顾,杨书记对预备党员的谆谆教诲都让我记忆犹新。在我即将毕业之际,我也选择了选调生自己的方向,希望能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与发展。交大的校训“饮水思源,爱国荣校”就是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,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。我也相信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。

    很快,我就要离开象牙塔,开启人生新的篇章。这两年半的岁月让我对现在充满感恩,对未来充满期盼。

    感恩课题组师兄师姐对我的帮助,感恩导师与各位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,感恩同学朋友的陪伴与照顾,更感恩父母的支持与理解,让我拥有了希望,拥有了信心,拥有了动力。

    在未来,期盼我能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;期盼我能实现自己的理想,不辜负家人朋友的期待;期待我能对得起“交大人”的称号,有勇气有担当。

    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心所向,将所成。为了心之所向,我定带着热血与坚持不断前进。